根系生长监测系统主要有微根窗法和根系扫描分析系统等类型,以微根窗法为例,其工作原理基于微根管技术。该系统通常由插入土壤中的微根窗管、摄像头、标定手柄、I-CAP系统组成。将摄像头伸入埋设在根系周围的透明管内,通过I-CAP系统进行图像抓取根系照相,然后借助根系分析软件系统对混合图像进行分析,从而跟踪了解根系的生长过程。
这种技术具有显著优势。它是可在多个时间段内原位重复观测根系的方法,较大优点是在不干扰细根生长过程的前提下,原位长期连续观测并记录细根从出生到死亡的消长变化动态。同时,结合根系分析软件,能够将根系相关数据定量化,包括根的长度、面积、根尖数量、直径分布格局、死亡根及存活根数量等等。
根系扫描分析系统则用于洗根后的根系分析。利用高质量图形扫描仪获取高分辨率植物根系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,通过软件分析根系长度、直径、面积、体积、根尖记数等,还可分析植物根系的形态、色彩、分级伸展分析及根系的整体结构分布等。
在技术层面,根系生长监测系统依赖于光学和电子学技术的提升。微根窗法中的摄像头需具备一定的放大功能,以清晰捕捉根系的细微结构。同时,根系分析软件是系统的核心,它能够对复杂的图像进行准确分析,提取有用的根系信息。
不过,该系统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。如微根管根系生态监测系统中,图像的清晰程度、人工选择根系时鼠标操作带来的误差、根管的预埋位置和时间以及扫描器在根管中的平衡特性等,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。
根系生长监测系统为植物根系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,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,它将在植物学、生态学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